< >

学子风采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子风采 >> 正文

十佳大学生 | 叶成涛:厚积薄发,后发先至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2日 16:14    点击次数:

青矜之志,屡践致远

有这样一群

接地气、聚人气的“十佳大学生”

他们积极乐观的微笑之下,

有一种热忱向上的感染力。

他们自律坚韧的精神之下,

有一种蓬勃阳光的影响力。

他们的勇毅坚韧,推开求索之门

他们的温和从容,造就逐梦之路

他们的朴实谦逊,远航理想之帆

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青春梦想

国家奖学金

省政府奖学金

综合一等奖学金

“明华人才奖学金”二等奖

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13项

发表论文5篇

省级学科竞赛奖项5项

他就是来自鲁迅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205班叶成涛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多年以后,回首自己的人生,他会回想起他怀着迷惘、茫然与忐忑,踉踉跄跄地踏进春光里的鲁迅人文学院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他深知专业知识是一切的基础,可是落后同期学生一个学期的困境,如何解决?伴着转专业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他开始了在鲁迅人文学院的学习。

从竞选班委的第一次举手,再到课程中积极回应老师的手。他的手一直举着。他决心不再做一个沉默的听众。每一次积极的尝试,都仿佛是一种自我挑战,也让他更加确信自己可以。纷繁复杂的文学世界如璀璨星空,照亮了他内心的迷茫,使他成功走出了心灵的迷阵。课中记录疑点,课后拓展解决。他深知山不让尘,川不辞盈,知网几乎成为了他每节课后的必经之地。转专业的经历使得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却也积淀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如同破茧成蝶的艰辛过程,终化作自身璀璨的翅膀。绩点与综合成绩皆位列专业第一名是他为大学专业学习交出的答卷。

道阻且长,穷原竟委

在追溯他的科研之路时,我们不得不提及鲁迅人文学院的众多教师,他们为他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助力。大一的下学期,在一堂现代文学课上,他受到了谢晋导演的启发——这位来自绍兴的杰出电影人,激发了他进行课题研究的初衷。在古大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迈入了科研的大门,系统地学习了课题研究和申报书的撰写技巧。尽管他的首次省新苗课题申报未能成功,但这次尝试无疑为他后续的科研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光荏苒,到了大二下学期,他携带着全新的研究课题再次出发,以更加成熟的姿态向省新苗项目发起挑战。汲取了在鲁迅人文学院一年的学术滋养,他广泛搜集并研读了大量资料,终于撰写出了一份像样的申报书。在陈蘅瑾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反馈下,他与团队成员反复讨论、修改,申报书几经易稿,日臻完善。最终,他成功主持了省新苗项目,弥补了前一年的遗憾。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他总计主持或参与了13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每一项都秉持着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

与时间赛跑的人永远不输

大二,是他身处困境时那道曙光乍现的转折点。但是也是他最为艰难之时。他在保持学业成绩班级第一的同时,还积参与各级竞赛获奖,主持多个课题。同时他还在班级、学院及学校担任学生干部。面对多重的压力,他深知时间的宝贵,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珍贵。通宵熬夜成了他生活中的常态,但他从未因此抱怨或放弃。为了节省时间,他上完课后立即奔向操场完成阳光长跑,再利用课间或午休时间补充睡眠,以确保精力充沛。无数个夜晚的灯火通明,无数个日夜的奋斗不息,他深知这是青春最美的印记。

他深知自己平凡,但从未停止对自我的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挑战自己,用汗水和智慧去补足平凡。他深知自己天赋平庸,但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如今,他即将告别文理学院,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憧憬,踏上那条梦寐以求的教书育人之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衷心地向所有曾经给予他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同学们表达深深的谢意。他自谦,这是一个平凡人的自白,与诸君共勉。


联系方式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电话:0575-88342248
  传真:0575-88348503
微信公众号
关注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2号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