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上7点,“非遗进校园”绍兴文理学院专场演出在河东校区月明音乐楼音乐厅举行。本场演出由绍兴市越城区文化馆、鲁迅人文学院、蔡元培艺术与设计学院主办,嘉宝戏曲工作室承办,绍兴市越州轻纺市场、绍兴摩高文化有限公司协办。演出由绍兴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陈巍良老师和绍兴市越城区文化馆馆长朱曼老师主持。
绍兴平湖调《水乡吟》作为开场节目,悠扬的传统器乐和鸣,把观众带入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好。丁洁楣、胡敏霞、叶月芳、邹倩文老师身着传统服饰,用细腻入微的动作和出神入化的唱功展现出平湖调文学性、艺术性、音乐性并存的美。
儿童永远是纯真的代名词,是祖国的希望。绍兴市红领巾艺术学院曲艺分团献唱少儿莲歌《校园里面多欢笑》。同学们用清脆的嗓音和欢快的舞蹈,将青春活力演绎得淋漓尽致。莲歌独有的韵律与方言腔调令人陶醉,传统文化与现代校园生活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在琵琶声中,绍兴宣卷《票》拉开帷幕。表演者鲍彩霞、徐梦琳、施金裕老师以独特的绍兴方言和生动的弹唱方式,将有关“票”的趣事娓娓道来,尽展宣卷这一地方说唱艺术的活泼诙谐,引人入胜。
接下来的节目是由绍兴曲艺改编而成的戏歌——鲁镇词调选段。表演者沈怡、张海、余其斌、应林峰老师依次上台,以充满韵味的唱腔和深情的表演,让鲁迅笔下的故事和人物“活”起来。越剧、宣卷、劳动号子轮番上阵,展现了绍兴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应林峰老师还带来了悠扬动人的《稽山古榧民谣》,唱腔与歌曲相结合,感受曲艺文化碰撞的魅力。
当传统遇上传统,携手展现不一样的风情。根据越剧改编的绍兴莲花落版《十八相送》,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梁祝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古代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表演者中国曲艺“牡丹表演奖”两位得主潘家富、施金裕老师运用唱、念、做等多种表演手段,用传神的演绎带领观众们走近那感人肺腑的送别时刻。
绍兴摊簧,古称“绍兴调”。表演者施律民、邹倩文带来的《猜桶名》曾获上海国际艺术节说唱类银奖,它以猜谜的形式,巧妙地融入了绍兴方言和地方文化,展现了绍兴人民的智慧和幽默。这是一出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是绍兴文化的一个缩影,以幽默的方式,向同学们传递了这一传统说唱艺术的诙谐风趣与生机活力。
作为越国都城的所在地,绍兴的剧种以越剧最为出名。国家一级演员张华丽演绎越剧歌曲《香林秋韵》,曼妙空灵的唱腔,每一个音符都触动心弦,将观众带往诗和远方。
随着时代变迁,非遗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从小众走向大众,从默默无闻到喜闻乐见,非遗在新时代艺术家的改造下抓住人们的心。压轴的两个节目——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姚百青老师带来的莲花落电影《大年三十》选段和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赵秀治老师和中国曲艺“牡丹表演奖"得主潘家富老师带来的首部莲花落八幕舞台剧《鉴水岸边》就是对莲花落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扬。汪嘉宝先生巧妙地将传统表演方式与现代故事融合在一起,让古老的莲花落艺术通过电影、舞台剧等新的媒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几位老师生动的角色塑造,幽默的剧情和对话,让观众们在欢笑中感受到深刻的社会寓意。
姚百青老师和赵秀治老师还专门为观众们准备了绍剧经典作品《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片段,猪八戒的‘趣’、唐僧的‘唱’在二位老师的演绎下生动体现,更为观众们带来一场绍剧盛宴,让人们更加直观感受到拥有百年历史的绍剧的独特魅力。
未见其身先闻其人。一声高唱打头,莲花小戏《潮谷急需阳光照》开场。舞台上,演员们以生动的表演和接地气的对白,讲述了一个关于农村警察公正调解的温馨故事。用非遗传统的艺术魅力展现社会和谐与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博得满堂喝彩。
群星荟萃,好戏连台。此次“非遗进校园”专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学生们在亲身体验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绍兴非遗的活化石在文理学院焕发青春光彩,让大学生了解,接受,热爱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