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三点,鲁迅人文学院在越文化研究院会议室举行蒋立波诗集《呼吸练习》品读会。中国首家山顶茶园书店“磨石书店”创办人蒋立波,鲁迅人文学院副院长陈蘅瑾,离退休党委书记金坚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副教授何金梅等教师和校友参加此次品读会。品读会由校友许继康主持。
陈蘅瑾分享了蒋立波在校期间的诗集成果,并从两个角度表达自己对《呼吸练习》的感悟:首先是“有一种金属质感”的第一印象,其次是书中熟悉物象的陌生化使诗歌语言有了独具特色的张力感,她从其中感受到了蒋立波对生命,对人存在的深度思考,认为此次品读会对传承越文化,深度理解诗歌与自我并激发人们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也为了让更多人理解诗歌,蒋立波分别赠予了鲁迅人文学院和图书馆《呼吸练习》。
作为和蒋立波合作已久的伙伴,濮波补充了蒋立波风格形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先锋诗歌时代,蒋立波与众多诗歌接轨,并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写在诗歌中;第二阶段是蒋立波离开故乡之后,他不断寻求新的写法;第三阶段则是蒋立波被杭州湾一带的水土孕育,将诗歌内容与形式融合。濮波也对诗歌进行了升华,提出了诗歌可以体现人生情感和中华民族诗歌现代遭遇的观点。
何金梅以《呼吸练习》中《新锄使用说明》一诗为例,讨论了蒋立波诗歌中对日常生活常见事物的诗意表达,并分析了其诗歌的创新性。紧接着,何金梅又把例子转向了《呼吸练习》中的《外形鱼刺》,探讨了诗歌对社会现象和现实生活的反映,着重强调了蒋立波的诗歌对当代生活的意义。最后,何金梅也鼓励大家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希望大家“有诗相伴,与诗相伴”。
鲁迅人文学院的三位同学分别朗诵蒋立波的《在陈亮墓前》《天涯邮局》《虚无的加冕》三首诗歌。期间,蒋立波回忆自己创作的成长过程,表示自己是在其中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否定并且不断学习的,也强调了诗歌语言和思想的重要性。在回忆中,蒋立波传达了自己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保持诗歌的创新性的想法,并鼓励其他人也要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和自我否定的勇气。
为了更好地理解《呼吸练习》,蒋立波,天目河、桑子、陈吉良、寿光晓等老师和学者对此进行了自由讨论。本次品读会对校友蒋立波和他的诗歌进行深刻的讨论与解读,在各学者的分享中,诗歌的创新性与现实意义进一步凸显,也对生活中的自我更新、自我否定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