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团学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河承古今,水泽越中——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启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3日 10:01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绍兴市浙东运河园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浙东运河博物馆

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之际,7月10日上午,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首先前往浙东运河博物馆,一同追溯大运河千年文脉,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绍兴,自古是繁华的江南水城、运河重镇。一条浙东运河穿城而过,连贯东西、通济天下,历经千年滋养越地文化繁盛至今。浙东运河绍兴段是绍兴最宝贵的线性文化遗产,绵延百余公里。

站在运河畔,高利华教授为实践团成员讲解浙东运河的历史地位。她分享道,作为水路交通的命脉,许多绍兴的历史名人都是从这条河走出绍兴,鲁迅先生更是从通过这条运河走出绍兴,走向世界。可以说,古时的浙东运河便相当于如今的高速公路,向东可由宁波出海,向西可至省会杭州连接京杭运河,沟通东西,极大促进了物质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

《越绝书》卷八载:“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自吴返越,建立起越国古都——山阴大小城,又开凿了一条自东郭门向西连接曹娥江水系的山阴故水道,形成了最初的浙东运河,这是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这条古老运河,流淌了2500多年。

进入博物馆,最引人瞩目的便是气势恢宏的《浙东地区山水大势图》与《浙东运河水利形胜图》浮雕,栩栩如生地描绘着浙东地区的山水人文。运河“静静流淌”在长卷中央,两岸雕刻着运河周边的各个城域及重要地标建筑,山水风貌与堰、碶、坝、闸、桥、纤道等水工设施穿插其间,全方位展示运河风貌。高利华教授、俞志慧教授与郑骥老师详细介绍运河流经的主要城市与沿线水利工程遗产,这些水工设施点缀在山川河网间,福泽一方百姓。

展厅陈列有中国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存,再现了浙东先民改造自然,为我所用的筚路蓝缕之功。青铜展品中尤以勾践之子鼫与的青铜剑最为瞩目,剑身完整无缺,亮泽如新,虽历2400多年风采依旧,体现越国高超的青铜锻造技艺。展厅的主体陈列是自史乘记载的大禹治水事迹和越国始开运河以来,历东汉、西晋、唐宋、明清,浙东运河的发展演变进程和标志性历史事件。而如越窑青瓷、丝绸、乌篷船、黄酒等展品,则以实物形式展现出枕河人家的鲜明地域文化特色。

回望千年,看航船辐辏、工商并茂,实践团成员在浙东运河博物馆感受古运河如何深刻影响沿线民众的生产生活,仿佛曾经的“浪桨风帆,千艘万舻”的景象仍在眼前浮现。


隋炀帝陵遗址公园

710日下午,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路北上,跨越长江,抵达中国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扬州。实践团首先来到隋炀帝陵遗址公园,了解隋唐大运河全线贯通作出历史贡献的隋炀帝的人生轨迹。

帝陵遗址内,隋炀帝墓室位于土墩正中心,萧后墓室居于其东南一侧,上空穹顶星宿图正中紫微星,正对下方的隋炀帝墓室,象征着隋炀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隋炀帝陵博物馆位于公园西北侧,第一层展厅为“千秋大业——隋代历史展”。展示了自南北朝乱世以来,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在隋代政权建立、制度创新、经济稳固、文化繁荣、城市建设、开通运河、经略丝路等方面的建树,讲述了杨广政治、军事以及文艺等方面的历史贡献和影响;地下展厅为“帝陵探秘——隋炀帝陵考古成果展”,展示了隋炀帝墓中出土的数件文物,十三环蹀躞金玉带技艺精湛,鎏金铜铺首威严肃穆,编钟编磬排列有序,共奏属于隋代历史之音。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大运河的开凿,让不少沿线城市因河而生、因河而兴,为周边城市带来长久的繁荣,千年水道的流通,直到现在,依然贯通着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跟随习总书记的脚步,沿着古老的运河轨迹,追溯运河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特殊价值,见证运河在过去经济文化交流中的辉煌篇章,也用自己的实践挖掘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赓续运河文化之脉,为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让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河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阮佳轶:在探访绍兴浙东运河博物园与扬州隋炀帝陵遗址公园的旅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时间的流转之美。绍兴浙东运河博物园,作为展现古代水利智慧与商贸繁荣的窗口,让我直观感受到了运河文化对当地乃至全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在这一幅“运河长卷”中,可以找到绍兴、越城乃至运河边上的各个镇街,全方位地呈现了浙东运河沿线的人文历史价值与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连接古今、传承文明的桥梁。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文化共鸣与责任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为文化建设与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楚景: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习近平一直牵挂于心。今天,我们循着习总书记的脚步,沿运河漫步。望着运河两岸的古建筑,看着横贯于运河之上的古桥,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和古代运河旁的繁华景象遥望。

馆内的一件件展品,从古老的船模、船具到运河沿岸的生活用具、艺术品,无不透露出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它们静静地讲述着浙东运河的辉煌过去,让人仿佛能听到千年前船工的号子声,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积淀。


肖佳慧:从学校启程,我们首先探访了浙东运河博物馆。博物馆细述了浙东运河两千五百年的工程变迁与水运发展,凸显其历史地位、技术成就及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我深感这条人工河流如何编织资源网络,穿越历史,日夜奔流,滋养两岸,孕育璀璨文化。

随后,大巴载我们前往扬州隋炀帝陵遗址博物馆。此行让我对隋炀帝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推行科举、兴建东都、经略西域重开丝路,开凿运河、三征辽东,他的诸多功业对至今仍影响深远。大运河至今仍流,承载着隋炀帝的历史愿景,滚滚向前。



联系方式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电话:0575-88342248
  传真:0575-88348503
微信公众号
关注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2号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