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团学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运河古都,水载文脉——绍兴文理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4日 22:24    点击次数:

悠悠运河,以水为脉,润泽众生,传承千年。本次研学,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们继续聚焦于扬州段,先后探访瘦西湖、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明寺平山堂和瓜洲古渡,从中感受大运河承载的厚重文脉。


瘦西湖

7月12日一早,实践团师生们齐聚瘦西湖,欣赏瘦西湖美景,共同探索大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瘦西湖作为大运河的支流,是“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最早的两段水体形成于隋代,并经历了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兴衰变迁,见证了扬州的繁华与衰落,也见证了大运河的形成与发展。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称“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在清代康乾时期,瘦西湖已形成湖上园林群。瘦西湖以一湖碧水为主体景观,串并拥有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双峰云栈等名园胜迹,素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

实践团师生们来到熙春台,远眺著名的二十四桥仿佛唐代诗人杜牧赞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啸”萦绕于耳畔。“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与二十四桥相邻的五亭桥,又称莲花桥,上建五座攒尖顶风亭,亭内彩绘藻井,从空中鸟瞰,好似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通体洁白的白塔则位于莲花桥南侧,也称观音寺白塔,莲花桥与白塔,为瘦西湖的标志建筑,清代扬州因盐业而兴,盐商富庶,“一夜造白塔”的故事在扬州民间广为流传。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沿着汤汤流水,穿过悠悠岁月,实践团师生们前往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观看大运河千年变迁,感受大运河前世今生。

跟随讲解员步入博物馆,实践团师生们参观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运河上的舟楫”“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这三个以大运河发展变迁为时间轴的常设展。

进入馆中,映入眼帘便是镇馆之宝——长25.7米、高8米的汴河州桥遗址河道剖面。据讲解员介绍,这是馆内最大的展品,也是国内揭取的体量最大的土遗址剖面,它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在于其庞大,还在于其利用“地层学”表述方式呈现出的大运河历史千年沉淀变迁的厚重。

馆内存放有一比一还原的回洛仓仓窑复原模型,实践团师生们通过观察含嘉仓的碳化粟米,了解“天下第一粮仓”的秘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此外,馆内还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等各类文物展品一万多件,切身感受到大运河为两岸城市带来的经济文化繁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

馆内展陈虚实相生,将参观学习和娱乐游玩集于一体,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运河沿线百姓的幸福生活,展示运河沿岸的繁荣贸易。三号展馆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运河故事浓缩在100多米长的古街老巷,以真实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开启一场时空穿越之旅。运河滋养了两岸城市人民,是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大明寺

参观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老师带领同学们寻访大明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拥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大明寺,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千年古刹。唐天宝元年,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在此传经授戒,大明寺因此名闻天下。实践团师生们一路欣赏大明寺的绮丽风光,一路聆听鉴真东渡历史故事,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的鉴真纪念堂,引得学生驻足观赏。

在鉴真纪念堂旁,便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的平山堂。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士大夫生活的写照,再现当年高朋满座,谈古论今的盛景。平山堂里,浸透着宋代文人对社会、生命和精神的观察与探索。经过扬州政府等各方努力,作为“运河十二景”之一的平山堂也被建成新型廉政教育基地,除了欧阳修和苏轼的诗酒风流,实践团师生们也对他勤于政事的贤守形象感到敬重和追慕。



瓜洲古渡

7月12日的最后一站,实践团师生们们来到了王安石笔下的“京口瓜洲”。瓜洲处于大运河扬州段的南端,始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开凿的伊娄河,距今已有1270多年的历史。瓜洲原为江中沙洲,晋朝时露出水面,形如“瓜”字,故名瓜洲。无数文人墨客曾在这儿留下诗词歌赋,其中不乏李白、白居易、王安石、张若虚、刘禹锡等中国文学史一线大诗人,瓜洲古渡也因此享有“千年诗渡”的美誉。

在瓜洲古渡的外围,实践团师生们还参观了春江花月夜艺术馆暨张若虚纪念馆,其《春江花月夜》可谓是“孤篇盖全唐”。整个展厅共分为序厅、张若虚与“吴中四士”、歌辞缘起、画意乐韵、艺魂匠心、瓜洲记音、前年对话七大展区,采取声、光、电,以及音、诗、书画和非遗技艺,全方位、立体式介绍张若虚其人,更是重现了诗渡瓜洲的千年胜景,贮存运河文化记忆。活动中,高利华教授还带领同学们齐声朗诵《春江花月夜》,体会诗词蕴含的美好。最后,杨小诺同学更是以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本次研学之旅画上完美句号。

通过本次对扬州的研学,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切身感受到大运河对扬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也体会到扬州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在传承保护文化遗产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加深了对地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也激发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亲身体验与互动学习,实践团师生们将继续积极传播大运河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得感悟:

沈恩浩:

上午,我们拜访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博物馆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使我们能够跨越时空,触摸最真实的大运河,可谓是体验感满满。在这里,我们揭开了大运河古老、神秘的面纱,领略到了千年运河悠长的历史脉络与厚重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水利工程与造船技术,以及运河沿岸城镇繁荣的经济与文化,都生动活泼地讲述着大运河的故事。

此外,我们也穿梭在扬州的大街小巷之间,通过亲身实践去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大运河:在漫步瘦西湖、瓜洲渡中与大运河亲密接触;也在探寻平山堂、欧阳祠、张若虚纪念馆时去感受扬州的人文故事。


童泽康:

漫步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我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每一幕都深刻而生动。馆内珍藏的文物,如同时间的低语,细细诉说着大运河千年的辉煌与沧桑,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条生命之河对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最初的艰辛开凿,到后来的繁荣航运,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连接南北的经济动脉,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展览形式,让我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了大运河的壮丽与深邃。这次参观,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激发了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强烈责任感。我深知,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愿我们都能成为守护历史、传承文明的使者,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篇章。


何裕庭:

我们这一天的行程非常充实,清晨出发去瘦西湖,空气清爽宜人,景区特别大,风景优美,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在画中游。接着参观了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暑期游客很多,讲解员讲解了博物馆的背景、历史文物、还有展品的趣事,还登上了模拟船

吃完午饭后我们去了大明寺,风景同样很美,有很多佛像,栖灵塔共九层,八层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大明寺修建了鉴真纪念堂,是梁思成的封笔之作,为了纪念鉴真在传播佛教、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功绩。

然后去了瓜洲古渡公园,河岸草木青葱,清新宜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描写的就是瓜洲的景致,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中也提到瓜洲,“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瓜洲附近是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纪念馆,展示了同样的江河、不同时代下的“春江花月夜”。期间我们一起朗诵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大家都很开心。

联系方式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电话:0575-88342248
  传真:0575-88348503
微信公众号
关注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2号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