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疫情防控不松懈,科研创作正当时——人文师生“宅”得项目,“宅”出论文

2020年03月30日 10:00  点击:[]

 

2020年的开端注定是刻骨铭心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大学师生以居家学习的方式开启了新学期。有人说过: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寒假。如果说在学校学习是直道,方便冲刺;那么居家学习就是弯道,可以超车。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人文学院学工、学生一线师生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一方面减少出行、阻断疫情;另一方面开展科研、积极创作,得科研项目,出学术论文。这既是居家的贡献,也是居家的收获!

 

(一)科研立项新突破

1.我院辅导员解晓龙老师获批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辅导员专项)项目

36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公示了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专项)评审结果。本年度共有200项项目通过专家审核,我院解晓龙老师申报的《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成功入选

解晓龙长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十分注重围绕本职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钻研和思考。解老师介绍,该项目立足于习总书记在20193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关于“发挥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重要讲话精神,旨在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作出有价值的积极探索。

提到疫情防控与居家科研的关系,解老师说:“科研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也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我们学工一线的老师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也应该看到这个时间节点是安心科研、奋力追赶的绝好机遇,防控与发展两不误,这个教育部项目在疫情期间立项,也将在疫情期间快马加鞭抓紧实施。”

2.研究生苏冉同学获批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地方特色项目

319日,绍兴市哲社规划项目2020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示。我院2018级研究生苏冉申报的地方特色课题《<伤逝>改编作品的类型与风格研究》成功入围。

苏冉介绍,该课题拟从系统整理研究《伤逝》改编作品的文献入手,探究《伤逝》是如何被改编成为影视剧作品的,深入分析《伤逝》改编作品的类型与风格,深化相关学术研究。据悉,针对该项目苏冉及导师卓光平博士可谓积累深厚,至今已累计发表出版了7项相关主题的论文著作。

为了增加立项的机会,苏冉利用居家学习的时机反复打磨申报材料,潜心征求导师的研究建议对本子进行反复修改:首先,一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是立项工作展开的基础。居家学习期间,该同学利用网络媒体搜集《伤逝》改编作品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其中包括歌剧、话剧、电影、小说等近十余种改编版本。其次,详实的文献积累是立项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最易出现疏漏的部分。苏冉坦言,在知网中关于鲁迅《伤逝》的相关研究达数千篇,在这数千篇文献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是一项不小的工程,这不仅需要资料收集者有足够的耐心更重要的是对相关文献的辨别能力。只有这部分工作做好,才能保证研究者将所有相关文献囊入其中,确保其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苏冉同学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与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上述《伤逝》改编作品按一定依据重新归纳分类,最终形成文字上报立项。此次立项不光彰显了她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而且更是她“居家学习”不放松的珍贵成果。

(二)学术论文新成果

人文学院副教授卓光平介绍,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不仅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他与今天剧社原创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的现场排练计划。但他充分利用了假期这段时间对今天剧社、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近20位同学的科研论文进行了指导。目前,他指导十余位同学们在《名作欣赏》杂志上开辟了“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和王阳明研究两个专栏。其中,“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研究在《名作欣赏》2020年第1期、第3期上发表,王阳明研究共三组文章分别在《名作欣赏》2020年第2期、第4期、第5期),总共22篇。目前,这两个栏目已成为该刊的品牌栏目,受到该刊编辑部的高度重视。

据悉,卓光平老师近年来指导人文学院申请各级各类学生科研课题20余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40余篇。这些课题主要集中在对绍兴地方文化资源的开掘和利用,为让绍兴优秀的文化资源活起来,他指导今天剧社同学创排了大型原创历史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在去年下半年成功上演,受到十余家媒体的报道,在校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掘绍兴丰厚的阳明文化资源,他指导同学申报了王阳明研究课题7项,完成研究论文10余篇。为了发掘鲁迅文化资源在绍兴高校文化育人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他指导鲁迅研究社同学申报了7项“大师对话:鲁迅与世界文豪”研究课题,指导同学完成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8篇。这些创新实践教育的活动一方面有利于让绍兴优秀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实现高校为地方服务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培根铸魂,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锻炼并提高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推进“三全育人”的目标。

(三)科研活动新进展

在校期间,人文学院学生共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5项,参与学生达86人。在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前,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严格遵守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有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与此同时,人文学子在居家期间也没有因此懈怠,他们不仅做到了“停教不停学”,而且积极贯彻“停教不停研”的理念。在缺少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导师的当面指导和安静的学习研讨环境,以及无法进行团队的面对面交流等情况下,人文学院的同学们不畏艰难,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坚持科研探索。所有项目至今进展十分顺利,丰硕成果指日可待。

疫情期间,所有地方都严加管控,我没有办法出门到一些图书馆、博物馆去实地查阅科研资料,所幸的是在此之前我就已经到一些博物馆考察并记录有用信息了,趁这个空余时间正好都拿出来进行有序的整理,发现了很多对课题研究有用的资料。另外,我开始在网上查阅各种图书馆的相关文献,不仅找到了很多对课题有帮助的电子读物,而且还掌握了很多如何查阅网上信息的技巧。不仅如此,我还会观看一些相关视频,以边看边记的形式罗列出有效信息。找到这些有用信息,我马上会和我的团队中的老师、同学交流,进行资源共享,所以我们一开始会互传各种资料,到后来每天都要进行几个小时的语音、视频交流,这让我们不仅在第一时间更新了每个人的研究进程,而且也及时清晰地传达了指导老师的建议,更正弥补我们的错误。虽然在这期间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和不便,但是每个人都一鼓作气,劲头十足。因此,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查找资料,撰写论文的速度非常快,本就提上日程的课题也完成得更加顺利了。

——汉师182何泽逸  

 

虽然在疫情期间进行科研存在多方面的不便,但是同伴的积极配合、电子资料的丰富与便捷以及联系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我们的科研项目在疫情期间依旧能顺利进行。

疫情期间,我们小组主要通过qq和微信进行沟通,针对疫情期间需要完成的科研内容、确定好的科研内容分配、期间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及内容的完成时间进行讨论。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配合和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一阶段的科研任务。

此外,本阶段科研项目的进行也使我有了些收获。比如在科研内容的布置上要更加清晰明白,否则造成同伴的错误理解,会使得相互之间的工作受到不便,从而影响科研项目的进行。

——汉师173徐璐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节奏,但打乱不了人文学院全体师生投入科研的决心。人文学院作为学校的科研先进单位,始终坚持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孕育名师、培养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大学师生宅家是贡献防疫,更是自我提高的机会。疫情尚未结束,防护仍需努力,我们一起宅家科研,等疫情过后,我们拿项目、用论文相约再见!

上一条:肖瑞峰先生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下一条:校党委书记汪俊昌走访人文学院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工作

关闭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 电话:0575-88342248
传真:0575-88348503 | 邮编:312000
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2号 |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