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鲁迅人文学院新生辩论赛决赛在南山校区教师教育学院报告厅举行,来自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51班、252班、255班、256班4支队伍参赛。本次辩论赛由童钰莹主持,评委由邢蕊杰老师、殷守艳老师、吴敏菲、章弈伦、王越优、徐浩然、孙艺嘉担任。
第一场比赛由正方汉师251班与反方汉师252班就“文学创造的价值更在于载道/缘情”这一观点展开辩论。正方认为“文学创造的价值更在于载道”,首先厚重的道承载起了社会批判思想启蒙和文化传承重任,具有重要社会功能。其次,道是情感的沉淀升华,让文学达到了更高审美境界。最后,道有着跨越时间的永恒价值,承载着规律和人类命运深刻性,赋予了文学抵抗时间的坚硬内核。反方认为“文学创造的价值更在于缘情”,认为载道的文学被时代抛弃时,作品本身就失去了原有价值,但情不同,情让文字能穿越时空,至今鲜活,情感建立了我们与作品的桥梁。正反双方针锋相对、舌战群儒,激烈的辩论场面让人心潮澎湃,纷争不断,气氛紧张。最后反方252班胜出,正方251班三辩丁茗薷获得了“最佳辩手”称号。
王越优作总结点评,肯定了选手们的丰富例证和文学素养,并对正方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反方的临场反应能力提出表扬。同时也指出文学创造载道和缘情的价值无法割舍,两方在辩论过程中不应将另一方的观点摒弃。


短暂休息后,第二场辩论赛进行。由正方汉师255班与反方汉师256班围绕“21世纪的青年做加法/减法更幸福”展开辩论。正方所持的观点是“21世纪的青年做加法更幸福”,认为首先加法是认识自我提升能力的唯一道路。其次,加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青年活力的体现。最后,加法是昂扬的奋斗幸福,而非妥协的降格幸福。反方则认为“21世纪的青年做减法更幸福”,减法不是让我们放弃世界,而是让我们终于能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成为自己领域的专精人才。它是对自身生命绝对主权的宣誓。另外,加法给了我们生存的资本,而减法才给了我们生活的意义。激烈的辩论让人身临其境,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耐人寻味。最后,反方汉师256班获胜,正方汉师255班三辩殷曦霞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邢蕊杰老师进行了总结点评和细节指导,肯定了新生辩手的参赛勇气、出色表达能力和从容的应对能力。同时,她建议拓展知识边界,引经据典或者引用历史材料,并表扬了反方丰富的例证和对减法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论述。


作为一项充满智慧火花与思维碰撞的比赛,辩论赛不仅锻炼辩手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快速反应能力,也促进知识的交流与观点的多元融合。“以辩会友,共同进步”无论输赢,新生们在此次辩论赛中受益匪浅。希望人文学子在以后校园生活中,能将辩论的智慧和勇气应用到实际生活,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