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团学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绍腔古韵传千载,艺苑新花绽万家——“薪绍韵”绍剧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4日 19:33    点击次数:

为传承发扬我国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越地戏曲的独特魅力,7月19日,“薪绍韵”绍剧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鲁迅人文学院程天悦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绍剧艺术中心,与六位绍剧艺术家们展开了深度的交流。

何佳文老师

实践团师生首先采访了资深绍剧演员何佳文老师。何老师自12岁起便投身绍剧艺术的学习和表演,她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绍剧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状况。作为三级演员,何老师在其演艺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经典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她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饰演的白骨精。在访谈中,何老师还特别强调了绍剧与越剧之间的区别。相比于越剧细腻婉转的艺术风格,绍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强烈的表现力而著称。何老师的讲述不仅展现了绍剧独特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年轻一代演员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坚守。

胡建新老师

随后,实践团的师生们荣幸地获得了与杰出绍剧表演艺术家胡建新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胡老师,以其卓越的演艺生涯和深厚的艺术底蕴,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艺术之路,以及老一辈艺术家们如何肩并肩,为绍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倾注了无数心血与汗水。

作为一位备受尊崇的国家一级演员,胡老师的艺术生涯中,每一个角色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绍剧的舞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他正式成为著名绍剧大师十三龄童的入室弟子,这一师承关系不仅为他打开了绍剧艺术更深层次的大门,也让他在表演技艺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尽管荣耀与光环背后,是无数次与伤痛相伴的排练与演出,胡老师却以超乎常人的坚韧与毅力,克服了身体上的重重困难。即便在身体抱恙之时,他依然坚持站在舞台上,用精湛的演技和满腔的热情,将绍剧的魅力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这份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与敬佩。

汪云海老师

从一级演奏员汪云海老师的从艺经历中,实践团同学们了解到汪老师打鼓的行当承自其父亲,他在以打鼓为主的同时亦会演奏其他乐器。通过汪老师生动的语言与动作演示,实践团同学们进一步熟悉了打鼓的分类与特点、指挥与交响乐的精妙配合、绍剧在唱腔方面的承与新等相关知识。在收获关于绍剧满满的专业干货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汪老师对于绍剧的热爱与坚守。

章劼老师

与绍剧院副书记、副院长、二级导演章劼老师的面对面访谈中,章老师站在文化整体观的高度为实践团师生剖析绍剧的传承与突破,他指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找回、立住绍剧的根,守住绍剧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再用高科技的灯服道效化等包装,为新时代发展绍剧提供思考,予以警醒——创新的基础为根。

蒋一帆老师

接着实践团师生对舞美部主任、三级舞美设计师蒋一帆老师进行采访。蒋老师从自身从艺经历讲起,在蒋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中,实践团师生了解到时代变迁对舞美设计的影响,特别是LED灯出现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蒋老师进一步阐述目前绍剧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在未来的道路上应该如何去发展创新。此外,蒋老师从不同剧种对比入手,多角度论述了绍剧的独特之处;从当今人群的不同特点入手,客观分析了绍剧的受众群体。

最后,实践团师生和绍剧新秀演员陈宇杰老师进行面对面访谈,陈老师先从自己的从艺经历谈起,结合自身情况深入分析绍剧小生娃娃生“小嗓唱腔”的独特之处:对于演艺生涯,陈老师不仅谈到了身边那些对自己影响深刻的老师,还和我们聊了他的伤痛经历,让实践团的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到一个演员的艰辛与不易。关于绍剧的传承与发展,陈老师也阐述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辩证性地论述了未来现代戏的发展方向。

本次交流访谈活动,不仅提供深入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剧历史渊源及其艺术魅力的宝贵机会,而且在对话过程中,实现了对绍剧艺术核心要义的传承以及对创新路径的进一步探索。“薪绍韵”绍剧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将持续深化对绍剧的学习与研究,通过具体实践行动,致力于推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绍剧在新时代闪耀出独特的光彩!


联系方式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电话:0575-88342248
  传真:0575-88348503
微信公众号
关注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2号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