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团学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承泽千年,寻梦苏州——鲁迅人文学院顺利开启大运河沿线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6日 10:14    点击次数:

7月16日,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身处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的古城苏州,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围绕“运河行”主题,先后探访了沧浪亭、文庙以及苏州博物馆本馆,并在午后前往寒山寺,还实地探访了运河古驿横塘驿。此行姑苏,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互通的盛宴,更是一次运河文化的深刻洗礼和历史知识的拓展之旅,实践团师生全方位地感受到了苏州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运河风情。

沧浪亭:古韵悠长的诗意栖居

上午的行程从古典园林的瑰宝——沧浪亭开始。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沧浪亭设计之精妙,布局之巧妙,无不彰显着宋代造园艺术的高超境界。步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古朴典雅的沧浪亭,它傲然矗立于水边,飞檐翘角,与碧波荡漾的池水相映成趣,仿佛一位饱经风霜却依旧风姿绰约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从踏入沧浪亭的那一刻起,饱览宋代园林的精美与雅致,就如同穿越回古代文人墨客诗酒唱和、寄情山水的悠闲时光。

园内的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透露着古朴与雅致,尤其是那通幽的小径、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难能可贵的宁静与淡泊。在沧浪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精神自由与超脱境界的向往。这里不仅是一处园林,更是一处心灵的栖息地,是忙碌、浮躁的现代生活之外的一片净土。

苏州文庙:尊师重道的神圣殿堂

离开沧浪亭,实践团师生步入一街之隔,承载着千年文化厚度的苏州文庙。这座屹立于历史长河中的神圣殿堂,以其独有的庄重与肃穆,瞬间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这里不仅是古代学子祭拜孔子、祈求学业有成的圣地,也是传承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孔子像巍峨壮阔,面容慈祥,目光深邃,仿佛跨越时空的智者,静静地凝视着每一个前来瞻仰的后辈;以“四大宋碑”为地标的苏州文庙府学遗存碑刻,见证了庙学风雨兼程近千年历史。

漫步在文庙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碑刻、每一幅字画都仿佛在诉说着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仿佛能听到古代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感受到他们对学识的殷切渴望与对师长的敬重感念。在这里,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不再只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情感,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同学们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身处文庙这样一个传承儒家文化、弘扬尊师重道精神的重要场所,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实践团员也愈发清醒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也有使命去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种子,让它们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苏州博物馆:现代与古典的完美融合

最后一站,实践团师生们来到了苏州博物馆。这座由苏州籍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匠心独运的建筑杰构,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件活灵活现的艺术品,它静静地诉说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以及苏州这座城市独有的温婉雅致,其独特的“中而新,苏而新”设计理念,将传统苏州园林的精髓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完美融合,令人叹为观止。博物馆内藏品丰富,从古代青铜、陶瓷、玉器、佛教美术品、书画、家具、丝绸到手工艺品,价值珍贵、可圈可点,承载着厚重的文明信息。

《周礼》中有云:“苍璧礼天,黄琮礼地”。步入展厅,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展品琳琅满目,馆内布局巧妙,空间流转自如,既保持了传统园林的“移步换景”之妙,又融入了现代展陈的开放与互动。漫步其间,仿佛是在与2500多岁的苏州古城进行历史对话。古代书画展区,一幅幅传世佳作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笔墨间流露出文人墨客的才情与风骨;陶瓷展区,则展示了从古朴的原始陶器到精美的官窑瓷器,每一件作品都是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晶;而近现代工艺品区域,则让人感受到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展现了苏州乃至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寒山寺:钟声与诗意的时空交响曲

午后,实践团师生顶着酷暑赶到寒山寺前。苏州段沿线文化遗产众多,寒山寺就是闪耀在其中的一颗明珠。寒山寺,原名为“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因唐代诗僧寒山驻此而得名。唐代诗人张继脍炙人口的一首“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让寒山寺从此扬名四海,为众多文人所向往。

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城西枫桥古镇,山门紧邻京杭大运河。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变迁,繁盛的贸易为寒山寺带来了众多的香客、商旅和文人,更使此间备受世人追捧。宋人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言道:“自古有名,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寒山寺内诗碑多出名家手笔,蔚为大观,“古今碑刻,满目琳琅”,《枫桥夜泊》诗的石碑更难以胜计,期中不乏宋代翰林王硅、明代画家文征明、清末朴学大师俞樾等名大家之作。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的画景,清晨的钟声,如今成为苏州大运河保护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段。

而如今,寒山寺所处已然是苏州城最为繁华的一段,曾经枫桥夜泊的宁静似乎再难寻觅,夜半钟声,只能留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回响。


横塘驿站:天下商旅的贸易枢纽

在夕阳的余晖中,实践团师生克服高温酷暑带来的疲惫,几经波折终于来到运河古驿横塘驿。作为古运河苏州段的重要节点,横塘驿站不仅抚慰了过往商贾旅人的匆匆行色,更见证着古老运河的繁荣与变迁,如同一部鲜活的历史长卷,在时光的长河中缓缓铺展。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驿站遗址和深入了解相关历史资料,对古代运河航船的运行机制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

此次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的研学之旅,是一次深刻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的宝贵机会。沧浪亭的静谧、文庙的庄重、苏州博物馆的雅致等,无不让实践团师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与此同时,同学们也真切体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只有走出校园,亲身去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心得感悟:

阮佳轶:

苏州博物院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水墨画,将古典韵味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恍若穿梭于古今之间。从春秋吴国的刀光剑影,到明清园林的精巧布局,再到近现代苏州文化的繁荣兴盛,每一个展区都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苏州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绝如缕的文脉传承。特别是那些精美的苏绣、细腻的核雕,以及那些承载着江南水乡记忆的书画作品,它们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苏州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让我仿佛能听到远处吴侬软语的轻柔,看到古运河上悠悠前行的船只,感受到那份属于江南的独特韵味。从苏州博物院走出,心中满载着对这座城市的敬畏与喜爱。苏州,以其独有的方式,不仅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更将那份细腻温婉、精致典雅的人文情怀,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张书飒:

周瘦鹃《望江南》写:“苏州好,濯足有沧浪。五百名贤余韵在,文章经济尽琳琅。桑梓永流芳。”漫步于苏州沧浪亭,那份静谧与雅致,使我产生情感的激荡与回响。沧浪亭,不仅以其精巧的布局、雅致的景致著称,更以其与水、与运河的不解之缘,让人心生无限遐想。亭台楼阁,依山傍水,每一处景致都仿佛是大自然与匠人智慧的完美融合,步入园中,碧水环绕,山石嶙峋,古木参天。站在亭中,远眺湖面波光,近观花草争奇。走出沧浪亭,回望那片被水环绕的绿洲,我不禁感慨万千。一条古河,几段古墙,连通着古今。在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低语,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张楚景: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首《青玉案·风波不过横塘路》,让横塘驿站成为中国的文化地标。苏州站的最后一天,我们走过了这个京杭大运河沿线为数不多的水陆两用驿站。虽然现仅存一亭,但从身边牌匾的介绍中,我们依然可以窥见当时大运河沿线的繁忙。彩云桥面朝大运河,陪伴着古驿站,两者一起,静静地见证着沿岸往日的繁荣。



联系方式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电话:0575-88342248
  传真:0575-88348503
微信公众号
关注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2号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