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团学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寻迹运河,共览“三山”——绍兴文理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6日 15:00    点击次数:

鱼米之乡,三山镇江。处在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之地的镇江自公元208年,东吴建铁瓮城以来,就是“吴楚要津”“漕运重镇”。在走访西津渡和北固山后,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们继续着眼“三山一渡”,先后巡礼金山、焦山,深入探寻丹阳齐梁帝陵,寻迹大运河奔牛闸段,感受大运河所承载的历史。

金山、焦山

714日一早,实践团师生们前往“三山”之一的金山,亦是白蛇传说中白蛇大战法海、水漫金山救许仙情节的所在地。唐代诗人王昌龄,曾在此地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写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佳句。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至今有1600多年历史,布局依山就势,山与寺融为一体,殿宇楼堂众多,台阁相连。远望金山,只见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和高耸的慈寿塔,看不见山,所以有“金山寺裹山”之称

实践团师生们自金山江天禅寺的门槛踏入,映入眼帘的便是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横匾与竖额,它们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这方净土崇高地位的印记。穿越古朴庄严的山门,步入大雄宝殿,只见殿宇巍峨,楼台错落有致,彼此相连,宛如一幅精致细腻的江南佛教画卷,彰显着独有的庄严。沿着石阶缓缓而上,每一步都似在穿越历史的长廊,直至抵达金山的巅峰——慈寿塔。凭栏而立,眼前豁然开朗,江天市廛,尽收眼底。慈寿塔高高耸立于金山之巅。塔下,一片两进古典院落便是文宗阁,它坐落在金山寺东侧湖中小岛上,背靠青山,金山湖水将其围绕。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浩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于清乾隆年间编纂完成后,共抄写七个版本,分别存于全国各地七个藏书阁中,而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便是“南三阁”之一。阁书焚毁于晚清战乱,正如那个时代许多文化遗珍的消亡一样,在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激发起实践团成员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扎实守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决心。

与金山不同,焦山是“山裹寺”,从外面只看到林木葱郁,因满山苍翠欲滴,宛若碧玉浮江,被称为“江中浮玉”。坐落在其中的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更是有江南第一碑林之称,庭院错落,回廊曲径,荫浓生香,珍藏碑刻五百余方,名家名作不胜枚举,“大字之祖”《瘗鹤铭》独立中厅,雄峙书史,古树与焦山碑林相伴相守,凝结了文化之魂,也见证了沧桑之变。摩崖石刻环集于焦山西侧崖壁,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刻石八十余方,《瘗鹤铭》原址便在此处。摩崖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米芾题名、题刻,陆游焦山题铭《踏雪观瘗鹤铭》等,这些崖壁上的字迹,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清晰可辨,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让实践团师生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与情怀。


丹阳南朝齐梁帝陵

下午,实践团师生们抵达丹阳,探寻丹阳南朝齐梁帝陵,实地考察这座城市的古迹。南朝齐、梁两朝帝王均出自兰陵萧氏,“永嘉南渡”之后世居丹阳,陵寝亦归丹阳,现存遗迹分别有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石刻为瑞兽天禄、麒麟、赑屃等,担负镇墓兽之责,实践团师生们近距离观察石刻,瑞兽形象头大颈长,昂首天边,雄踞一,显得气魄非凡,咄咄逼人,让人望而生畏,仿佛看到南朝时的纷飞战火。

南朝齐梁,两个短暂却璀璨的王朝,它们的兴衰更替,如同这石刻上斑驳的痕迹,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沧桑。“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实践团对这段历史的感慨。六朝虽已远去,但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却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站在这些石刻前,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昂与悲壮。


大运河奔牛闸段古迹

隋代将大运河南北贯通后,镇江城也从江南运河的起点转变为大运河与长江航线的交通转运枢纽。大运河汇通南北,乃是山河社稷之根本,滋养了沿线无数人家,镇江段的大运河更是东通吴会、控守江南之要冲,形成一水横陈、连岗三面之漕运黄金水道胜景。

实践团师生们一路寻迹,来到大运河奔牛闸段(今属常州),不时有船舶缓缓驶过,向实践团师生展示跨越千年,运河仍在发挥着它的价值。在此处,实践团师生寻到天禧闸桥奔牛闸,北宋时期日僧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南宋陆游的《重修奔牛闸记》、杨万里《过奔牛闸诗》等,备载千年前运河大闸的盛况。尽管原址无踪,实践团师生们面对绵绵河水,借由文字,仿佛仍可听到历史的回响,望着那依旧繁忙的航道,感受到大运河奔牛闸段往日辉煌。

西接南京,北望扬州,与两大古都密切呼应,文人墨客,贩夫走卒,车马商贾,迎头照面,碰撞交流,成就了镇江交通要道的底色。在这片充满历史厚重气息的地方,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大运河研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们不仅进行了生动的实地考察,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传承。深刻体会到了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之一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肩负的文化使命和责任,将这份感悟和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大运河,也将继续以它那平和的姿态,静静地流淌在华夏大地上,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续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心得感悟

孙奕博:站在丹阳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上,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亲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南朝齐梁那段辉煌而又动荡的历史篇章。随着脚步缓缓踏入这片古迹之地,我们不仅仅是在探寻陵墓的遗迹,更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早已尘封于岁月长河中的帝王进行心灵的触碰。

兰陵萧氏,南朝齐梁帝王孕育于此姓,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今,我们面对的这些瑞兽石刻——天禄、麒麟,它们静静地矗立,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威严不减,那份气魄与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这些石刻,不仅仅是装饰陵墓的艺术品,更是古代匠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它们以独特的形态和寓意,承担着镇墓护陵的重任。瑞兽们头大颈长,昂首向天,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梦想;它们雄踞一方,气势磅礴,让人不禁联想到南朝时期的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站在这些石刻前,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昂与悲壮。

李能:上午先是出发去了金山公园,沿途的景色与当地人文融合,金山寺巍然屹立,充满了历史韵味。之后我们去了焦山,这是每一个学书法的人人生中必前往的一个景点。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其中的碑林,各朝各代书法大家的碑文罗列于此,散发出书法特有的魅力,作为拍摄者则是将其中记录到了手中的相机中,用自己的方式把这段文化呈现,更独具一番韵味。

赵晶:今天是研学之旅的第五天,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先后探访了金山、焦山、南朝帝陵石刻梁文帝神道以及大运河(奔牛段)四个地点,让我深刻感受到大运河中流淌的悠悠文脉。走进金山,我看到了水漫金山,感受到宗教文化的庄严肃穆。来到焦山,我领略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到镇江人民反抗斗争的英勇无畏。南朝帝陵石刻梁文帝神道的麒麟石雕和神道望柱也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深深震撼着我。最后在大运河奔牛段我们虽没有找到奔牛闸,但沿途感受着运河沿岸人家的烟火气息以及文化古迹,也是收获颇多。本次的研学激发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我将会继续积极传播大运河文化,为我国优秀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联系方式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电话:0575-88342248
  传真:0575-88348503
微信公众号
关注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2号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