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建快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快讯 >> 正文

【党建新闻】毕业生党员风采展示 | 采访毕业生党员徐依楠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5日 02:26    点击次数:

她勤勉进取,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校综合一等奖学金和浙江省政府奖学金,亦是明华人才奖学金、校十佳大学生获得者;她潜心钻研、孜孜以求,主持2项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参与4项校级课题和2项越文化课题,发表7篇学术论文,并有幸在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做交流发言;她积极备赛、披荆斩棘,主持的项目获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竞赛三等奖,并在中华经典诵读等A类学科竞赛中斩获多项省市级奖项。


不积跬步,何至千里

树高千尺,根深在土。她深知专业知识就是这必须扎深、扎牢的根。可是对于这个刚刚接触大学课程尚未摸到门道,对于这个记忆力实属短板的新手来说,又该如何学好专业知识呢?她开始了一路的努力和探索。她积极回应老师课上的提问,以保证自己的听课效率;她追着老师同学请教尚不明白的问题,以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她利用课后时间整理课堂笔记,以达到复习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当然,对于文科生而言,背诵是基本功,而这恰恰是她的短板。她决心笨鸟先飞,比别人先背,比别人多背。刚开始时,她也常因无法专注而焦虑,可是那颗要学好专业课的决心总在她几近崩溃时拉她一把。一段时间后,大脑好像也慢慢地与她合拍了,每到背诵的时间点,工作效率出奇地高。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坚持,也终于换来了她名列前茅的专业成绩。她本以为自己走得慢,可转头一看,不知不觉中也已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好远好远。

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机会来时非偶然”,大一这堂改写她此后命运的中国现代文学课就是上天给她最好的奖励。课上,卓老师就《范爱农》提出了一个研究角度,鼓励大家课后尝试写一篇相关论文,她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尽管第一次写论文的她完成得不尽如人意,可她的努力得到了卓老师的认可,在卓老师的带领下,她踏上了科研之路。

大二那年,刚入门科研的她又遇见了“挑战杯”竞赛。这于她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缺乏科研经验、第一次当队长、难以确定选题和思路,成了摆在她面前的座座大山。怎么办?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开始关注时事热点,仔细研究近几年的获奖项目,大量搜集、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以此来汲取经验,打开思路。从无到有是最艰难苦涩的,那段时间,熬夜是常态。很多时候为了记录下好不容易蹦出的想法,半夜两三点钟她还坐在电脑前写着申报书。可往往一觉醒来,她又把昨天的想法完全推翻了,这样的情景不知重复上演过多少遍。申报书好不容易完成了,卓老师的反馈又使她要进行大幅度修改。在如此数十次的推敲后,项目终于有了雏形,而后又是与队友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一稿又一稿地修改,一遍又一遍地打磨。前路虽还漫长,隐隐已有曙光将其照亮。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才是人生的常态。挑战杯的进展刚有了起色,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她所热爱的经典诵读竞赛亦将于同时期进行。对于师范生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历练和提升机会,她不愿让这个机会从自己手中溜去,这也就意味着她要在本就紧张的时间内准备30篇诵读篇目及30篇演讲稿。从字词的发音到文本的解读,从朗读的练习到全文的记忆,从事例的搜罗到演讲稿的撰写、修改、记忆,还有表情、手势的配合,每一项都要花去她大量的时间。

挑战杯不能松、诵读竞赛不能松、专业课的学习更不能松,时间成了她此刻面临的最大难题,该去哪里抢时间呢?她调整了作息表,从12点睡、6点起调整为12点半睡、5点半起;上完最后一堂课先在教室里学半个小时再去食堂,从而避开人流,省下排队的时间,在食堂关门前迅速吃完;在自习室待到课前5分钟再去教室,减少谈闲天浪费的时间;关掉手机以提高自己的效率……能挤的时间,她想方设法地挤。终于,她成功获得了那寥寥无几的出线名额,拿下了这两项A类学科竞赛的省赛入场券。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批评、更严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这边诵读气沉不下去,缺乏自信;那边项目改进意见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它们带来的不仅是无数回被窝里的哭泣,无数个无眠的夜晚,更是无数遍的自我反思和总结,终而转变为进步和成长。“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峰回路转,皆有回甘

春种粟,秋收子,在忙忙碌碌中,收获的金秋如期而至。两项大型比赛都在省里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她大二一学年的专业成绩也没落下,依旧位列班级第一。经历了“挑战杯”的历练后,她的学术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曾经,对于那少得可怜的省课题立项名额,她总觉得遥不可及。但凭着一路摸爬滚打地不断探索,凭着那股一心钻研、孜孜以求的认真劲儿,她主持的2项省级课题也顺利立项。四年里,她陆续在《绍兴鲁迅研究》《名作欣赏》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多次在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中与各位专家学者展开交流,提交大会的论文也多次获奖。

于她而言,这些并不是来时路上最令她欣喜的东西。她最欣喜的是收获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所必需的要素: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和研究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指导诵读、传授经验的学长、学姐;一起备赛、苦中作乐的队友、伙伴;答疑解惑、共同进步的同班同学。收获了文理大家庭的温暖:贴心地给她开启取暖器的值班室叔叔,暑期留校时常来问候的宿管阿姨和老师,为了帮她取得好成绩,舍弃本就珍贵的休息时间,甚至半夜还在帮她改稿、给她反馈的指导老师。


如今,她即将离开文理这片滋养她的沃土,踏上梦寐以求的教书育人之路。站在交接路口,回顾来时路,戛戛亦烨烨;展望新征途,漫漫亦灿灿!



联系方式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电话:0575-88342248
  传真:0575-88348503
微信公众号
关注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2号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