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朱文斌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23日 12:59    点击次数:

    2023年5月21日晚,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文斌先生为人文学院学生做了一场题为“黑暗的伦理向度——黎紫书《流俗地》的文学伦理学阐释”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陈蘅瑾教授主持,人文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本次讲座。

    朱教授从马来西亚的历史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华人的生存处境。在此基础上,朱教授对马华作家黎紫书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流俗地》进行了文学伦理学视角的阐释。阐释主要分为三个维度:黑暗与伦理环境,成长与伦理选择,光明与伦理教诲。

    从黑暗与伦理环境维度上看,朱教授指出,黑暗与苦难紧密联系,黎紫书将小说主人公古银霞塑造成一个盲人,并给予她马华女性的身份,将她放置在一个充满苦难的伦理环境中。这一方面有着在马来西亚华人现状的隐喻意味,另一方面也更能显示出其在黑暗中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斗争精神。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伦理环境是文学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黎紫书正是通过银霞的黑暗视角透视芸芸众生的世俗生活。

    从成长与伦理选择维度上看,朱教授指出,人在不同伦理环境的影响下,身上并存的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受到不同的驱动,从而让人做出不同的伦理选择,这些伦理选择对人的命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流俗地》中受兽性因子驱动的大辉恶行累累,而受人性因子驱动的盲女银霞,向善而生,以自己的善良和宽容融入世界,获得最终幸福。朱教授认为,正是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不同组合使得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思想、情感和伦理观念复杂化、多样化,从而塑造出性格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

    从光明与伦理教诲维度上看,朱教授认为,伦理选择通过教诲的方法让人变成符合道德规范的人。小说《流俗地》的产生也是一种伦理教诲的需要。读者被以盲女银霞为代表的各色马来西亚华人的命运所吸引和感动,他们的遭际和归宿向我们展示了教诲的作用。

    最后,朱教授指出,文学作品是通过描写人生选择的经验教训和得失范例作为借镜来发挥教诲功能的。黎紫书塑造的一系列光明人物形象给我们带来了审美感受和道德教诲,可以帮助和引导读者在阅读与欣赏中获得道德启示,在现实中作出正确的伦理选择。

    讲座尾声,同学们积极参与答疑解惑环节,就自身困惑向朱教授进行了提问。针对同学们的问题,朱教授一一耐心做出解答。最后,全体师生对朱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高徐盼,2022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联系方式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电话:0575-88342248
      传真:0575-88348503
    微信公众号
    关注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2号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