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知名学者赵敏俐先生应邀来我院为师生们开设了一场题为《典册文献的早期书写与价值重估》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院长刘亮教授主持,高利华教授、潘承玉教授等相关学科教师和在读研究生们来到现场听讲。
赵敏俐先生是我国知名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专家,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中国乐府学会会长。赵敏俐先生在讲座指出,对当今上古文史研究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重甲骨文、金文而轻典册文献的错误倾向,对典册文献的价值必须进行重估。
赵先生从文字的起源与书写的发生、甲骨文的发现与甲骨书写、金文书写的起源与神圣性三大方面对文字起源和甲骨文、金文的历史发展作了细致梳理,肯定了二者对于保存上古文献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指出其各自的局限性,即甲骨文侧重于记录占筮,而金文侧重于记功,在完整的历史记事方面二者实际上并不能与“五经”“诸子”等传世文献相提并论。赵先生认为典册文在夏代就已经产生,并以先秦文献中记载的《夏书》、《史记》中的夏代事件记载以及典册文在商代的传世文献记载为证进行补充说明。典册文记载了中华民族早期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智慧,在古代文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以“五帝”为代表的上古历史虽然带有很强的神话色彩,但属于文化记忆,记载的是文化真实,包含着后人对于前代历史的文化理解和历史想象。
赵敏俐先生指出,当代的文史研究不仅需要物质考古,也需要利用中国早期的典册文献,进行人类的精神考古。通过对三种早期书写文献的综合运用、互相发明,可以把中国早期文化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薛舒意 图片:邢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