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话剧社的青春和梦想
记者 王敏霞
“梦想,从今天起飞”这几个简单的毛笔字写在简单的彩色纸上,被贴在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4楼的话剧社排练厅的醒目位置。而这几个字,就是校园话剧社“今天剧社”的内涵。之所以被这个话剧社吸引,是看到一张话剧《生死场》的演出海报。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一下子抓住了眼球,让人很想了解这场演出,以及演出背后这群身处大学校园的年轻人。
A校园话剧,前往杭州演出
在排练厅里,记者看到话剧《生死场》的大部分主创人员,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博士、今天剧社指导老师卓光平正与学生商讨接下来的剧社安排,用他的话说,到场的都是话剧社的精英,是这些学生撑起了这台大戏。
话剧《生死场》是去年绍兴文理学院为纪念“老校长”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而排演的。该剧通过以继承“鲁迅传统”来纪念鲁迅先生,成为浙江鲁迅研究和鲁迅文化传播的一个鲜活呈现,是故乡人“向鲁迅精神致敬”的一部话剧,该剧一经演出就得到了众多肯定。
今年3月,话剧《生死场》走出绍兴,前往杭州师范大学,演员们把萧红笔下的“生老病死”呈现为一个个舞台场景。整部剧的灯光、音乐、演绎都让现场的掌声和赞叹声不绝,演员们与在场的500多名观众共欢笑、共流泪。
不少看了演出的观众均高度评价了今天剧社的演出,杭州师范大学流霞剧社指导老师黄岳杰说:“今天剧社表演的《生死场》十分经典,直接的视觉冲击与小说阅读、老师授课有着很不一样的体验。校园需要经典!校园里应该有这样的氛围,而不是一味地娱乐化,框死在命题作文里。”
杭师大戏剧、影视学科负责人、南京大学博士黄爱华教授在看了演出后,特意发信息“点赞”:“晚上看了今天剧社的话剧《生死场》,两个半小时,演得朴实本色,用表演征服了观众,相当震撼,想不到绍兴校园戏剧这么棒哦!”
“我们主要演员基本都是大一的学生,能够在舞台上把人物刻画得如此深刻,是很多人之前没有想到的。”卓光平说,很多人以为话剧社就是学生聚在一起自娱自乐,但没想到如此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今天剧社已经成为省级高校优秀社团,在全省范围内都有不小的知名度。
今天剧社自成立以来,已经排出了不少经典剧目,《雷雨》《原野》《北京人》和《家》等经典大戏和一些先锋话剧,不仅在校园中反响很好,在社会上也有着不少观众群。
B潜力无限,学生撑起大梁
舞台上是一张张青涩的脸,一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撑起了这部大戏。或许有人猜测这些学生是否受过专业的训练,但就在几个月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演出经验,所有的演技都是靠反复摸索练习的。
孙浏煜是话剧社的中坚力量,大二的他从“一张白纸”逐渐成长,在话剧《生死场》中他是导演。“大一进来的时候根本没有接触过话剧,因为好奇心进入这里,从而喜欢上舞台,不断提升自己。”导演可以说是剧组的一个重要职位,为了指导所有演员的戏,他背下了整部剧的台词,及时对每个演员进行指导纠正。他还是灯光师、舞美师,更是最好的临时演员。
在话剧《生死场》中,结束前的剧情高潮,所有的情绪带动都靠这位戴眼镜的女孩,她是牟易,剧中金枝的扮演者。剧情的最后,奔跑中的她忽然被子弹击中,生命即停,那一刻奔跑的惯性让她“砰”的一声摔倒在地,仿佛舞台都被震动了,全场的观众静止了。不少学生说,就是牟易的“这一摔”把情绪摔出来了,让所有人都融入到了剧情中。
但没人知道,就在正式演出前,牟易为这个动作苦恼了很久,“怎么摔都觉得不对,不是摔的姿势不到位,就是摔到了灯光外,排练的时候练这个动作,摔了无数次,那是真疼,都是乌青。”她笑着说,没有想到正式演出就这么“摔好了”。
另一位话剧中的主要人物王婆的扮演者徐迦南说,演戏中哭戏、笑戏都有,一开始会觉得很难,但参透剧本以后,这些都不成问题了。
扮演赵三的陈文斌在现场唱起了民歌小调,让大家一下子安静下来,浑厚的嗓音十分悦耳。他说“我一开始觉得有点拖累整个剧组,但还是很喜欢这个舞台。我觉得演一个新的角色,就是在体验一种新的人生,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
另一位扮演者禹文永是很能临场发挥的演员,在演出时麦克风掉了,也没有慌神,反而给自己加了很多戏。“他当时下场就在那里开心地说‘你看我加的戏好不好,是不是也有当导演的潜力’。”旁边的孙浏煜笑着说起同僚的滑稽事。禹文永觉得舞台非常锻炼人,这种锻炼对今后的人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对话剧舞台上的表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其实笑戏最难,有时笑得不到位,一笑就有各种尴尬表情,所以也有人每天都在练习各种笑声。
链接地址:http://www.cnepaper.com/sxwb/html/2017-04/16/content_7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