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执教教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曾执教教师 >> 正文

刘毅青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25日 08:47    点击次数:

刘毅青(1971-),江西瑞昌人,文学博士,美学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学术经历:

1999年江西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毕业,导师陈良运教授。

2006年浙江大学文艺学博士毕业,导师王元骧教授。

2007-2009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朱立元教授。

2012-2015年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曾繁仁教授。

2007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破格晋升研究员。

现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文艺学硕士点负责人,文艺学与中外文学关系学科带头人,海外汉学研究所所长,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与兼职研究员。

在《哲学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专业期刊杂志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CSSCI杂志50余篇,权威一级期刊25篇(其中权威10篇,一级15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人大复印5资料·文学理论》、《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等全文转载近10篇,出版专著3本。

先后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1项,中国博士基金面上资助2项。目前在研省课题1项。

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市级与学会优秀成果奖8次。

学术兴趣主要集中于中国美学、比较美学与诗学、文艺基础理论、翻译理论、中国思想史。

荣誉

1、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14年。

2、 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文艺学方向)。2013年。

3、 绍兴市第九批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2016年。

4、杭州市131人才第二层次。2011年。

5、绍兴文理学院“师德标兵”。2014-2015.

6、绍兴文理学院年度优秀教师。2013-2014.

获奖:

1、 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

2、绍兴市市政府第十八届哲学社科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

3、杭州市市政府第十八届哲学社科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1年。

4、杭州市市政府第十六届哲学社科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

5、第三届“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优秀论文奖和优秀著作奖”论文特别奖、荣誉奖。2015年。

6、第二届“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优秀论文奖和优秀著作奖”论文特别奖、荣誉奖。2013年。

7、第八届蔡元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年

8、惠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二等奖。2007年。

9、绍兴文理学院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3年。

10、绍兴市市政府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

独立承担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汉学家的中国美学研究》(编号:09CZW010),2009年。2015年结项,鉴定良好。

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编号:10FZW027),2010年。2014年结项。

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编号:09ZW2852),2009年。已结项。

4、中国博士后基金第六批特别资助(编号:2013T60660),2013年。已结项。

5、中国博士后基金第五十一批面上资助(编号:2012M510995),2012年。已结项。

6、中国博士后基金第四十二批面上资助(编号20070420024),2007年。已结项。

近年主要学术论文(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除非标明,均为独立):

2017年

1、《顾明栋汉学主义之商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1期。

2、《顾彬中国文学研究商兑》,《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第1期。

2016年:

1、《解构理论如何构建中国观——评苏源熙< 中国美学问题>》,《文艺研究》2016年第11期。

2、《作为美学转向的生态美学》,《东岳论丛》,2016年第4期。

3、《跨文化视野里中国美学的学术自觉》,《西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第2期。

4、《后现代语境里现代性与文化认同的张力》,《杭州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第3期。

5、《顾彬误译论商兑》,《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第二作者。

2015年:

1、《哲学翻译作为哲学创造——以西方汉学为借镜》,《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4期。

2、《打捞失落的中国现代审美经验》,《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全文转摘。)

3、《作为中国现代审美意识的“忧郁”——顾彬论中国现代性的启示与不足》,《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理论》2015年第9期全文转载。)

2014年:

1、《如何构建中国的理论——西方汉学家的思考与启示》,《哲学研究》2014年第11期。

2、《为诗辩护——宇文所安的汉学诗学建构》,《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

3、《共同经验中新主体如何可能》,《文艺研究》2014年第7期。

2013年:

1、《庄子道艺观的修养美学》,《哲学研究》2013年第8期。

2、《读者理论的重建》,《文学评论》2013年第3期。

3、《作为工夫论的中国休闲美学》,《哲学动态》2013年第8期。

4、《解释学视野下的< 兰亭序>真伪之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5期。(收入《郭沫若研究年鉴》并作为重要观点介绍。)

5、《于连汉学研究的理论意义》,《跨文化对话丛刊》总第31辑。

2012年:

1、《当代美学的人生论转向与中西美学会通》,《哲学研究》2012年第12期。

2、《后殖民语境里启蒙与文化认同的张力》,《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人大转载资料·文化研究》(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11年:

1、《作为文化认同的抒情传统》,《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4期。

2、《思想史的意义与经验之间的张力——中国现代美学的两维拓展》《杭州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第3期。

2010年:

1、《为何迂回 如何进入——西方哲学危机下的汉学研究》,《哲学研究》2010年第6期。

2、《王国维诗学中西会通的现代检讨》,《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中国诗歌研究》,2010年第3期论文摘编)

3、《从文学史发现文学的意义——以宇文所安为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人大转载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4、《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西方汉学研究的误区——以郁白的< 悲秋>为例》,《文艺争鸣》 2010年第9期。

2009:

1、《中国诗学中的人格解释学》,《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辑刊,总第28辑,2009年7月。(《人大转载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2、《太阳灼人——姜文电影的美学分析》,《东方丛刊》,2009年第3期。(《人大转载资料·影视艺术》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

3、《中国经典的现代解释——徐复观“追体验”的解释学发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第2期。

4、《孔子思想的内在体系——徐复观< 论语>研究的解释进路》,《孔子研究》 2009年第3期。(光明日报国学版年度国学总结作为重要观点介绍。)

2008:

1、《突破解释学循环的中国解释学建构——以徐复观解释学思想为例》,《学术月刊》2008第5期。

2、《重建中国解释学的起点:走出考据学的局限》,《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4期。

3、《现代危机中的中国经典解释——以徐复观为例》,《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4、《比较语境与中国文学研究的自我意识——徐复观文学研究的本土性诉求》,《人文杂志》 2008年第5期。

2007:

1、《“庄子的再发现”与“现代疏释”——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现代性诉求中的西方美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4期。

2、《红学考据:失去想像的文学——徐复观对文学史研究中考据学的检讨》,《兰州学刊》 2007年第10期。

2005:

1、《解释学的限度与重建中国解释学——以徐复观为例》,《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6期。(人大转载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光:从哲学史到艺术史——现代艺术的形而上学本性》,《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人大转载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学术著作:

1、《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中国美学现代意义的探寻》,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从艺术精神到解释学》,国际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


联系方式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电话:0575-88342248
  传真:0575-88348503
微信公众号
关注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 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2号  |  您是访问本站的第 位客人